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圣战者
更新时间:2024-04-26 01:57:23

基本解释

  圣战者 (即阿拉伯语: مجاهد‎,Template:ArabDIN,英文:Mujahid,意思为奋战者)指的是参与圣战的斗士。复数形为Mujahideen(阿拉伯语:مجاهدين‎, Template:ArabDIN)。该词是来自阿拉伯语jihad (意为奋战,即一般所认为的圣战)。该词也由阿拉伯语音译为Mujahedin、mujahedeen、mujahedīn、mujahidīn、mujaheddīn等。中文也有圣战士、圣战军、伊斯兰圣战士或圣战游击队等翻译名称。

  圣战者 - 起源

  早期的伊斯兰教徒并没有很清楚的圣战概念,圣战者一词常被作为穆斯林统治者的正式称号以彰显(或合理化)他们发动的战争,无论那场战争是为了彰显伊斯兰教或出自政治理由。比如奥斯曼王朝的第六任君主穆拉德二世,其称号便是:阿布哈雅特,圣战者苏丹,汗中之汗,安那托力亚、鲁米利亚与安德里安堡和菲利浦波利斯区域城市大苏丹('Abu'l Hayrat, Sultan ul-Mujahidin, Khan of Khans, Grand Sultan of Anatolia and Rumelia, and of the Cities of Adrianople and Philippolis)。

  十九世纪印度发生的反英运动为现代圣战者概念的起源。英文中这个字最早是在1958年出现于一份巴基斯坦文本里,使用波斯语与阿拉伯语,用复数形mujahid以称呼“参与圣战者”,现代的说法则是指“穆斯林游击抵抗运动”。

  在二十世纪末期与二十一世纪早期,部分信奉好战伊斯兰主义的武装战士称呼自己为圣战者,虽然他们的行为未必有“圣”或“战”的意味在。圣战者一词,也被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等地的一些恐怖主义团体相关联。

  圣战者 - 发展阶段

  第一代

  第一代圣战者,主要是指上世纪80年代阿富汗战争时期在阿参加对苏联军队作战的来自全球数十个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圣战者。他们大多数来自阿拉伯国家,因此又被称为“阿拉伯阿富汗人”。这批圣战者数量庞大,最多时达10万之众。这批人中包括后来的本•拉登、艾曼•扎瓦希里、谢赫•塔西尔•阿卜杜拉、奥麦尔•阿卜杜勒•拉赫曼等。第一代圣战者的经历对后继者产生持久而重要的影响。

  第二代

  第二代圣战者,主要是指上世纪90年代参加波黑战争、车臣战争、塔吉克斯坦内战以及阿富汗内战的境外穆斯林圣战者。这批圣战者相当一部分来自“阿拉伯阿富汗人”,他们在阿富汗圣战后又迅速投入到了波黑、车臣等地的圣战,而留在阿富汗的许多人又与塔利班一道参与阿内战。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伊斯兰圣战者数量不多,如在波黑的境外伊斯兰圣战者仅有4000人左右。

  第三代

  第三代圣战者,主要是指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活跃于伊拉克的境外圣战者。由于他们大多来自阿拉伯国家,又被称为“阿拉伯伊拉克人”。这批圣战者约3000~5000人。第三代圣战者的出现,与9.11事件后美国推行全球反恐战争紧密相关。伊战前,“基地”组织就开始筹划将圣战重心转移到伊拉克这一中东的心脏地带,并开始对人员进行有组织的转移,因此战后很快就开始了针对美军的圣战,欲将伊拉克变成继阿富汗之后的新的圣战大本营和主战场。

  圣战者 - 主要特征

  2008年,美国西点军校反恐研究中心根据美军从伊拉克战争缴获的大量有关“伊拉克基地组织”的文献资料,经过一番研究后发表了一份有关在伊拉克作战的境外圣战者的专题研究报告。报告中有关境外圣战者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第三代全球伊斯兰圣战者的特征:

  1、高度年轻化。在伊拉克的绝大多数境外圣战者都属于“80后”一代,美军缴获的一份档案显示,在伊拉克的境外圣战者大多出生于1982年,平均年龄24~25岁。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52年,最年轻的出生于1991年6月。相比较,第一代圣战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2、多为阿拉伯逊尼派。在阿富汗战争时期,阿拉伯人是境外圣战者的绝对主力。美国国会的资料显示,战场初期,在希克马蒂亚尔领导的伊斯兰党中,有3500名阿拉伯圣战者,到中期则骤升至1.6万人。美国中央情报局巴基斯坦情报站称,到1989年战争结束时,萨亚夫领导的伊斯兰联盟中有4000多境外圣战者,其中来自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沙特的圣战者占了相当大比例,其中阿尔及利亚可能达3000~4000人,埃及1000人左右。而据档案显示,伊拉克的境外圣战者分别来自21个国家,中东阿拉伯国家仍是主体。从教派来看,绝大多数属于逊尼派。

  3、更擅长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恐怖活动。与第一、二代主要从事传统作战或游击战相比,第三代圣战者更擅长运用自杀性袭击、IED炸弹等当代恐怖主义手法。当年在阿富汗和波黑,来自境外的伊斯兰圣战者多单独组建独立纵队,成编制地进行作战。

  圣战者 - 外部环境

  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境外圣战者得到了美国、巴基斯坦以及沙特等阿拉伯国家政府和军情机构的支持。美国中情局就为圣战者提供了大量资金、武器装备以及进行培训。为吸引全世界圣战者到阿富汗,美国还在纽约等地开设了十多个圣战志愿者接待站,然后把他们输送到阿富汗战场。波黑内战中,境外圣战者也得到了西方以及伊斯兰国家的默许,一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公开或暗中提供了支持。但是在伊拉克战场,境外圣战者的处境与第一、二代圣战者面临的不同,一方面,原先的支持者和盟友变成了敌人或反对者,另一方面,圣战者早先拥有“志愿者”光环,但现在则成了世人眼中的恐怖分子。

  圣战者 - 圣战对象

  第一代圣战者的对手是苏联以及亲苏联的阿富汗政权;第二代全球圣战者的对手则是西方以及一些被认为是反伊斯兰的政权,如波黑塞族、阿富汗的世俗政府;第三代全球圣战者的主要圣战对象是美国、以色列、西方,以及亲西方的穆斯林政府。

  圣战者 - 圣战者在各国

  阿富汗

  知名度最高的圣战者,莫过于组织宽松的阿富汗反抗组织。开始于1970年代对前苏联阿富汗政府的反抗运动,当苏联派军进入此地后,圣战者们在阿富汗战争中与苏联作战。当1980年代后期苏联撤离此地,当地的圣战者展开阿富汗内战。

  圣战者们在卡特与雷根政权时期基本上于经济与武装方面接受美国中央情报局、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以及穆罕默德·齐亚·哈克的巴基斯坦军政府和几个西欧国家之援助,巴基斯坦国内情报局(ISI)则负责伪装这些援助。在雷根政府的介入下对圣战者的援助成为正式的美国海外政治活动,如同安哥拉、尼加拉瓜与其他国家的反苏联抵抗运动一样被雷根主义控制。

  来自各国的回教徒援助与参加各个阿富汗圣战者组织,并在游击战中取得相当丰富的经验。部分这些退伍军人在之后回教世界的几次冲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宾拉登等阿富汗阿拉伯战士。

  1989年苏联撤军,阿富汗战士取得胜利。但在穆罕默德·纳吉布拉的政府于1992年跨台后,圣战者并未组成联合政府,而围绕着喀布尔陷入阿富汗内战。在几年毁灭性的战争后,在巴基斯坦支持下组织的塔利班取得大多数地区的控制权,直到因境内拥有基地组织的训练营而遭到美国入侵为止。在目前的国际军事介入下,新的阿富汗政府正试着遣散或合并各原有部队至阿富汗国民军或警察部队。

  虽然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圣战者们站在塔利班政权一方与北约部队或美国支持的政府与盟邦作战,但其实大多数与前苏联作战的圣战者指挥官都参与了对抗塔利班的行动。

  另外,阿富汗的圣战者也参与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与塔吉克内战。

  印度

  2008年一系列的大型恐怖攻击后,一个自称印度圣战者的组织开始为人所知。

  2008年11月26日,自称德干圣战者的团体宣称发动了孟买当地的恐怖攻击。标准周刊报道称:“印度情报局与巴基斯坦军方已证实印度圣战者是虔诚军与回教圣战运动为了混淆视听与掩饰印度回教学生运动而建立的外围组织。印度情报局相信此团体受到巴基斯坦情报局的协助,并为基地组织的成员。”

  克什米尔

  在巴基斯坦、查谟和克什米尔等前英属印度土邦,反抗印度的行为也常被认为是圣战者。

  几个军事组织自巴基斯坦占领克什米尔后于此地扎根,较著名者如虔诚军(Let)、穆罕穆德军(JeM)、查谟-克什米尔解放阵线(JKLF)和圣战者运动(HuM)[7] 1996年人权观察报道表示当地约有3,200名活跃的圣战者。

  车臣共和国

  在车臣战争中,圣战者一词通常指所有参与独立战争者。此段所注重描写的是以圣战之名参与这场独立战争的非高加索人,他们也常被称为辅士(Ansaar,此为协助者之义)以与当地战士做区别。

  外籍圣战者在两次车臣战争中都扮演重要角色,自苏联解体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成立后,外籍战士开始进入车臣并与当地军队(其中最有代表性者为沙米尔·巴萨耶夫)合作。许多进入本地的外籍战士在阿富汗抵抗过苏联入侵,并以此经验训练车臣军队。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他们对俄罗斯军队发动的游击战造成很大的损害。圣战者也提供反抗军经济援助,由一些原教主义组职(如哈拉曼基金会)提供的经费是车臣反抗运动匮乏的资金收入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俄罗斯军队离开车臣后,大多数的圣战者继续留在此处。1999年对达吉斯坦共和国发动的达吉斯坦战争中,圣战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于惨败后便撤回车臣。这个事件也导致新的俄罗斯政府策划新一次的进攻,1999年12月俄罗斯地面部队再次进入车臣。第二次车臣战争中,面对与之前相比训练与士气较佳的俄罗斯军队,车臣军队居于弱势。早在2002年,俄罗斯官方便宣布车臣军队已被击败。在面对主要的几名圣战者指挥官(如伊本·哈塔夫、阿布·阿威罗伊)时,俄罗斯军队也取得胜利。

  虽然此地仍不平静而许多圣战者仍在活动,分离运动已经渐渐平息。2007年年底当地指挥官乌马罗夫宣布要建立高加索伊马目国,一个车臣地区的泛高加索伊斯兰邦国,这项行动导致支持大公国者与车臣共和国支持者的冲突。

  伊朗

  虽然有很多伊朗组织自称为圣战者,不过其中最著名的还是伊朗人民圣战组织(PMOI),一个以伊拉克为活动基地,目标是推翻目前伊朗政府的伊斯兰社会主义组织。本组织也有参与伊朗伊斯兰革命、两伊战争(伊拉克侧)与伊拉克战争,试图分裂宗教与国土并不断抨击现今伊朗的神权政治。

  另一个较著名的圣战者组织则是伊斯兰圣战者(Mujahedin-e Islam),是由Ayatollah Abol-Ghasem Kashani领导的伊斯兰政党。

  在穆罕默德·摩萨台推动石油国有化时,本党曾经是国家先锋党(National Front)政权的一员,但在摩萨台推动政教分离后便选择离开。

  伊拉克

  圣战者此词常被拿来指伊拉克战争后参与伊拉克游击战的战士,有些团体也会把圣战者一词放入名称里,比如圣战者协商委员会(又被翻成:圣战军舒拉委员会,是伊拉克基地组织与圣战军的保护伞组织)。

  菲律宾

  阿布沙耶夫(ASG)是南菲律宾最小也是最激进的伊斯兰分离主义团体,其最著名的行为就是时常绑架西方人和当地人获取高额赎金。有些阿布沙耶夫的成员曾经在沙特阿拉伯留学或工作,并在参与阿富汗战争期间建立一些圣战者团体的联系。

  虽然阿布沙耶夫总是坚持自己是圣战者,不过摩洛兰当地的伊斯兰教民众(包含穆斯林长老)也没提供他们多少协助。估计他们的核心分子数量低于五百人,但其造成的困扰仍让当地政府不断发动针对叛军的攻击。

  缅甸

  一部分圣战者聚集于缅甸若开邦一带。虽然他们拥有一定规模,但在吴奈温将军于1962年发动的政变前,圣战者更加活跃,这是吴奈温将军在掌权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清剿活动所致。其最为代表性者为1978年所进行的龙王作战(Operation King Dragon)。虽然这些行动造成境内的许多罗兴亚人迁往孟加拉,仅管如此,缅甸圣战者仍控制着若开邦地区。他们不仅与邻国孟加拉境内的圣战者有所联系,在近几年也不断建立跨国的关系,如与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尽可能的获得国外的捐款与军事训练。

  索马里

  2006年七月奥萨玛宾拉登在网络上宣布将在索马里建立回教国家,并警告西方国家其基地组织将与阻挠者作战。虽然官方说法否认此事,但外籍战士开始进入该地。在拜多亚战役前后,仍不断公开出现将发动圣战的威胁。

  2006年12月23日当地回教徒公开请求外籍战士加入此地的战斗 ,而青年党也在与伊索比亚或索马里过渡联合政府(TFG)作战时使用圣战者一名。

  叙利亚

  2012年2月14日,伊拉克内政部副部长阿德南·阿萨迪表示,根据伊政府掌握的情报,相当多的伊拉克“圣战者”以及大量的武器装备已偷运进叙利亚。伊拉克“圣战者”大多先将武器从巴格达运到边境省份,然后再偷运入叙利亚。

579范文网(579f.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579范文网 579f.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954号-18